首页
中心概况
规章制度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媒体传真
建言献策
最新文章
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2...
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2...
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2...
第112期 种子市场不正...
第111期 关于推进湖北...
第110期 建设沿江生态...
第108期 关于加大推进...
第107期 加快推进厕所...
第106期 “一带一路一...
第105期 对加快推进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报】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核心提示: 张俊飚认为,对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为重要的是在改的过程中,确保粮食安全,不出现粮食生产大幅减少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波动而造成的供给缺口过大。同时,也不至于出现农民收入不增反降的情况,进而影响农村小康建设进程。

    2月5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共分6个部分33条,提纲挈领地为“三农”发展指明了道路。

    这是中央第14次在一号文件中聚焦“三农”问题。受访学者认为,此次一号文件亮点纷呈,“三区、三园、一体”的建设以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牢牢抓住了“三农”发展的“牛鼻子”,拓展了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夯实了农村共享发展的基础,进一步激活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区、三园、一体”展现新亮点

    《意见》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一些新的政策举措,如建设“粮食生产的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的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以及“田园综合体”等。

    “三区、三园、一体”的提出成为此次中央一号文件的亮点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表示,“三农”连续作为核心主题出现在中央的一号文件中,反映了中央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高度关切。从整体上看,相比前13个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支农、惠农、强农的长效机制逐渐建立。“三区、三园、一体”的建设将进一步激活农村各要素,引发未来农业增长的新亮点,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在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俊飚看来,“三区、三园”的提出反映了中央调优农业结构、提升农产品品质以及加快形成农村产业集群和建立创新创业高地的决心。他认为,田园综合体的提出更体现了中央对农业多功能性的重视。“田园”不单单承载着农业生产和提供农产品产出的经济功能,还具有生态、游憩、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应该综合考虑,让农业发展方式更加多元,发展思路更加开放。

    “休闲旅游观光度假,养老产业的发展,将成为今后农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认为,此次中央一号文件的亮点就是通过“三区、三园、一体”的建设强调农业多功能性,激活农村的各生产要素。他表示,一方面,城市资本下乡为城市人到农村去打开了一扇门;另一方面,也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激活了市场各要素,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工作主线

    近几年,我国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进一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打下一定基础,但仍存在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对此,《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推动从过去单纯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方向转变。”郑风田认为,要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首先,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把促进规模经营与脱贫攻坚和带动一般农户增收结合起来。其次,立足比较优势,优化区域结构。最后,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动能,着眼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

    张俊飚认为,对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为重要的是在改的过程中,确保粮食安全,不出现粮食生产大幅减少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波动而造成的供给缺口过大。同时,也不至于出现农民收入不增反降的情况,进而影响农村小康建设进程。

    张俊飚表示,应通过“三园”等平台的建设,形成对改革的支撑。通过科技园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应用,使农业生产方式和装备条件走向现代化;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促使现代生产要素聚集和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实现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多重功能的相互衔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充分融合,最终形成运转顺畅和整体效益较高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创业园建设,搭建现代新型农民创新创业平台,吸引各类人才,鼓励并引领他们进入农业与农村经济建设新高地,并由此来影响和带领更多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发展过程,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解决部分主要农产品局部、阶段性的过剩,稳步有序推进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张晓山表示,从长远来看,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也要朝着建立市场导向的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这个方向改革。实行价格和补贴分离的办法,既能实现引导农民根据市场信号调整种植品种结构的目标,又能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不让农民利益受到损失。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意见》还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

    张晓山认为,正确理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今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保障之一。政府应加强引导作用,不断激活市场各要素。首先,要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其次,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探索。最后,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和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回乡下乡创业创新。

    “要让市场活起来,让要素动起来,让农户、企业、合作组织等各种要素参加进来,融合在一起,共同参与现代农业建设过程。”张俊飚认为,政府要用适量的财政资金,激活并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促使更多人才、资金带动更多资源进入农业、投入农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也就是说,政府不再大包大办,而是引导、顺势而为,这样才能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农业在发展中成长、在成长中强壮。

    郑风田认为,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键在于要让市场回归本位,让市场发挥作用。政府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提供平台,进而激活市场,不断吸引要素、资本进入农村。他表示,要充分发挥村干部的带头作用,加快新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是吸引打工者回乡创业;另一方面鼓励大学生和其他人才积极去农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