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规章制度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媒体传真
建言献策
最新文章
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2...
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2...
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2...
第112期 种子市场不正...
第111期 关于推进湖北...
第110期 建设沿江生态...
第108期 关于加大推进...
第107期 加快推进厕所...
第106期 “一带一路一...
第105期 对加快推进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中心主任张俊飚教授谈粮食安全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要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有效解决市场化形势下农民卖粮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为重点,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夯实产业基础。

  培育粮食产业经济观

  粮食是国家重要的战备资源,更是保障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多年来,中央连续出台的一号文件,对农业与农村发展形成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使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性不断高涨,直接促使了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持续增加。

  自2004年以来,中国的粮食产量连续12年增加,有效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在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俊飚看来,粮食增收的背后还存在个别问题。比如,粮食产业链条过短导致产量和库存增加、销售不畅,不利于农业经济系统稳定有效运转。这需要将传统的粮食生产观转换为粮食产业经济观,将粮食的生产系统转换为粮食的经济系统,从更高的角度和更宽的视野来看待粮食问题。

  “中国的粮食安全已经处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但与此同时,粮食和其他食品净进口量也大幅增长,出现了粮食生产过剩和局部供需缺口加大并存的局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元红认为,现阶段,我国粮食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这种情况表明,粮食安全战略需要进行调整。应从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钟钰认为,此次《意见》出台主要基于当前国情、农情和粮情三个方面。首先,超出正常储备规模的大量粮食迫切需要探索多途径的产物循环、全值和梯次利用新模式、新渠道和新业态。其次,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不仅对种粮农民具有反哺激励和反馈引导作用,还有利于继续保障种粮积极性。最后,《意见》的出台可以有效增加粮食加工企业向前后两端延伸,使产业链各环节结合更紧密。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既需要足够的粮食产量和库存,又离不开相应的加工流通能力和产业链掌控能力。针对我国粮食供给以及产业链的现状,受访学者表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是兴粮之策、富农之道、惠民之举。

  对于下一步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张元红认为有以下四个方向:一是积极调整农业结构,鼓励菜、果、茶、桑、花、苗、药等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二是建设产业体系,鼓励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产业价值链;三是再造经营体系,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支持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四是转变生产方式,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推行耕地修复和轮作休耕。

  《意见》把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作为重点之一,抓住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头戏。钟钰认为,下一步要着力加强粮食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契合消费需求。加大粮食战略工程实施力度,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实行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升粮食质量安全水平。未来应当大力发展产业化、规模化经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重点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补贴的产业引导和促进产业持续健康运行的功能作用;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推动自贸区粮食战略形成国家共识。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从粮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切实解决好粮食的有效供给和安全供给问题。”张俊飚认为,要使粮食的供给有效安全,就必须重视粮食的产业经济问题和粮食的产业经济系统。增加对绿色优质的粮食产品供给,满足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在延伸产业链条长度、拓展产业链条宽度和加粗产业链条厚度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粮食产业内容,提高粮食产业经济系统弹性,为粮食产业经济稳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切实促进农民增收

  促进农民增收,始终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意见》也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今后保障粮食安全工作的重点。对此,钟钰认为,一要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业增值增效。二是推动农民创业就业,开拓农民增收主渠道。三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拓展农民增收领域和空间。四是保障农民的合理收益,增设粮食产能保护补贴、耕地修复补贴等。五是确保农村低收入人口减贫脱贫。选准扶贫产业,选择适合当地发展、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充分发挥“三区、三园和一体”的示范效应。

  粮食生产是农业的重中之重,应当通过保障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品价值的最大化来实现农民增收。张俊飚认为,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品要实现其价值,就必须顺应市场消费变化,依据市场导向,不断调整生产结构,借助科技进步的力量和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按照“绿色、生态、安全”的标准要求,生产出品质更好的农产品。与此同时,还必须在产业链上做文章,在增值空间上挖潜力。既可以让农民在粮食产业链条延伸的过程中实现就业,又可以让农民在粮食加工增值上分享收益,使农民在作为粮食生产者的同时,也真正成为粮食产业经济系统的重要主体和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受益者。

  张元红认为,一方面,应当加强对重点地区的补贴,鼓励、引导、扶持农民调整生产结构,增强农民对市场变化的适应和应对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粮食产业转型升级能够拓宽种粮农民增收渠道,这就需要重点关注龙头企业对农村的辐射和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促进农户和企业利益共享、协调发展。

http://www.qstheory.cn/society/2017-09/25/c_1121718066.htm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