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规章制度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媒体传真
建言献策
最新文章
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2...
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2...
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2...
第112期 种子市场不正...
第111期 关于推进湖北...
第110期 建设沿江生态...
第108期 关于加大推进...
第107期 加快推进厕所...
第106期 “一带一路一...
第105期 对加快推进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简报 >> 正文
第108期 关于加大推进湖北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湖北三农调研


4

(总第108期)

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2018415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华 中 农 业 大 学


农业 农村 农民 观察 分析 思考


本期提要:

关于加大推进湖北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张俊飚 张 露 何 可

习近平同志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20184月的湖北考察时,又进一步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振兴”做出了重要指示,并特别强调了“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的核心意涵。湖北虽然以“三乡工程”(即“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为抓手,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和城乡融合发展,彰显了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的湖北已然走在了乡村人才振兴的前列。但实践中仍然面临着农业农村人才流失和严重短缺的严峻状况。为此,必须从“外出之人、务农之才、驻留之贤和技术之能”的人才队伍体系构建入手,通过鼓励“能人回乡”、培育“职业农民”、发掘“乡贤人才”和稳固“科技队伍”,推进人才队伍振兴,不断强化人才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功能,这是湖北实施乡村振兴的必要之举、当务之急和战略之要。



关于加大推进湖北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张俊飚 张 露 何 可


习近平同志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要求“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20184月在湖北考察时,又进一步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重要指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并特别强调了“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说明了乡村振兴,贵在人才振兴的核心理念。

虽然自2016年以来,湖北省以“三乡工程”(即“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为抓手,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盘活了大量农村闲置资源,有力推动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融合发展,彰显了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的湖北已然走在了乡村人才振兴的前列。但需要注意的是,湖北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从1990年的1859.8万人降至2016年的1338.0万人,降幅达20.1%;农民家庭每户常驻人口从4.7人降至2.89人。与此同时,全省农林牧渔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16年仅为31461.5元,位居全行业末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725.0元,仅为城镇居民的43.3%。这种人才队伍萎缩和缺乏薪酬竞争力的状况,如何不加以政策引导和着力改善,则实施乡村振兴,必然面临“人才流失和严重短缺”的严峻状况。为此,必须从“外出之人、务农之才、驻留之贤和技术之能”的人才队伍体系构建入手,千方百计的增强“人才回乡、留乡和驻乡”力度,推进人才队伍振兴,强化人才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功能,这是湖北实施乡村振兴的必要之举、当务之急和战略之要。

一、鼓励“能人回乡”

鼓励能人回乡,就是吸引已经外出创新创业的,经长期锻炼而具备了广阔视野、创新思维、独特能力以及卓越资源的贤达良才服务乡村,将其新视野、新思维导入农村,开拓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同时将其所拥有的好能力、好资源带入农村,营造现代农业发展好环境。目前,湖北各地在能人回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如武汉市启动了“能人回乡工程”并成立“能人回乡导师团”,黄冈推出了能人回乡“千人计划”等,但仍缺乏省级层面的统一规划部署。吸引“能人回乡”,首先需要“留足位子”,即在村、镇等基层政府中为能人设置职位,通过招考、竞聘等多种方式选拔任用符合地方需要的能人,赋予其行政管理权力以带领地方谋发展求振兴。然后需要“搭好台子”,通过构建优越的创新创业政策,特别是财税政策和土地政策,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创业。最后需要“铺平路子”,通过专题培训、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培育完善能人的知识技能结构,整合协调不同能人之间的技术与资源,实现“梧桐引凤”“以才聚才”,不断强化人才“集聚效应”,推进人才流动的“逆城市化”发展。  

二、培育“职业农民”

所谓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职业农民阵营的形成,不仅有助于扭转长期以来对农民这一职业的偏激认知,形成“事农为荣、入乡为耀”的价值认同,而且能够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思想和新活力。职业农民的培育可纳入部分乡土人才,但更多需要着力打造“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生代力量。密集的农业高校与科研院所资源是湖北是独特优势,应该成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力量,也必将成为乡村人才孕育的重要摇篮。一方面,需要加大高等教育对“三农”人才的培养扶植力度,通过增加高校资源投入、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减免涉农专业学费以及定向招收农业一线从业人员等方式,引导有志有为青年进入“三农”领域学习农业知识、掌握农业技能,由此具备成为“职业农民”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构建起“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让大学生有愿意成为职业农民,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又能够凭借职业农民身份,获得良好的职业生涯前景,由此产生成为“职业农民”的内生动力。

三、发掘“乡土人才”

人才不仅包括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科班毕业生”和硕、博士等高学历群体,还包括通过长期实践而积累出丰富田野生产、生活经验的“土专家”和“田秀才”。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学院派经验”不同,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所具备的经验和掌握的技术往往更贴近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因而有着更高的实践与推广价值。位于“南北过渡和东西跨越”的湖北,其自然条件优越,加上长期的荆楚文化熏陶和惟楚有才环境,湖北的乡土人才层出不穷,既有生产技能出众的“鱼米之乡”生产型技术人才,也有秉承源远流长荆楚文化的文化型乡土人才。所以,在积极引进能人的同时,更要注重本土人才的发掘与运用。这就要求完善乡土人才的甄选与评定机制,选定并培育乡村本土的种粮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农业生产型人才,也要发掘并保护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各类实用人才和传统文化人才,延续乡土人脉。同时建立健全乡土人才的技艺传播与传承机制,通过典型示范、互助学习、培训课堂等多种形式,促使生产型乡土人才的技艺在村民中得以广泛传播运用,保证文化型乡土人才的特殊技艺在代际交叠中能够实现传承。

四、稳固“技术队伍”

乡村人才体系的构成中,既包括直接扎根农村的回乡能人、乡土人才与职业农民,也包括致力服务农村、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的农业科技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业化率等农业产业效益的提升有赖于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科技人才的实用技术研发与推广,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湖北拥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油料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诸多实力雄厚的科研单位以及两院院士、“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等一大批的优秀人才以及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一线庞大队伍,可谓农业科技人才济济。但由于成果转化、产权归属、权益分配等一系列的人才激励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和政策落地,影响了农业科技从业者尤其是一线人员的积极性。为鼓励科技人员深入乡村,发掘并突破关键农业技术瓶颈,一方面,需要鼓励农业应用研究,设置农业应用研究的专项科研项目,开辟应用研究人才晋升的特殊通道,通过实际农业产出绩效改进程度而非科研项目论文数量考核应用人才;另一方面,需要发展基层农业技术服务队伍,加大对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的投入,设立定期学习培训制度,着力提升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同时显著改善薪酬待遇,不断增强农技服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者单位: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

送:校领导

发:校内各处级单位、中心各研究室、中心学术委员

管:湖北省教育厅 华中农业大学

主办单位: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编:张俊飚

常务副主编:钟涨宝 黎东升

通讯地址: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特1号)

电话:(02787288381

传真:(02787282973     邮政编码:430070

      E-mailzhangjb513@126.com